|
年号 |
公元 |
纪 事 |
|
太和十九年 |
495 |
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。 |
 |
太和二十年 |
496 |
孝文帝为安置北天竺僧高僧跋陀赦建少林寺,公给衣供。跋陀于寺西台建舍利塔,塔后建译经堂 |
 |
永平元年 |
508 |
中天竺僧勒拿摩提、北天竺僧菩提流支至少林寺,于译经堂译《十地经论》,三年译成,共十二卷。 |
 |
熙平二年 |
517 |
洛阳永宁寺建成,十七年后毁于火。其间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曾见此寺,后入少林寺后五乳峰山洞坐禅。 |
 |
东魏天平初 |
534 |
菩提达摩行化于洛河地区,圆寂后立塔于熊耳山空相寺。 |
 |
承光元年 |
577 |
周武帝下诏毁佛法,少林寺被废。 |
 |
大象二年 |
580 |
周静帝下诏重兴佛道二教。少林寺复立,更名陟岵寺,置慧远、洪遵等一百二十人为菩萨僧。七月十八日,慧光弟子法上圆寂,有《增一数法》、《佛性论》、《大乘义章》等行世。 |
 |
隋开皇元年 |
580 |
恢复少林寺名。 |
 |
开皇中 |
|
隋文帝诏赐少林寺柏谷坞地一百顷。 |
 |
唐武德四年 |
621 |
四月廿七日,少林寺上座善护等十三僧,联合伪�曛菟韭碚孕⒃椎确��曛莩牵�执王世充侄王仁则归唐有功。三日后,秦王李世民派员至寺颁赏。 |
 |
弘道元年 |
683 |
禅宗大师法如入少林寺。九月廿五日,武则天遣武三思送金、绢等物至少林寺,立《大唐天后御制愿文》,为亡母杨氏造功德。 |
 |
长安四年 |
704 |
四月七日,三藏法师义净西行回国后,于少林寺重结戒坛,名为小戒。 |
 |
开元十一年 |
723 |
十一月,玄宗御书碑额七字及“太宗教书”,遣一行送赐少林寺。 |
 |
会昌五年 |
845 |
武宗下诏毁佛寺,勒僧尼还俗。 |
 |
后周显德中 |
954 |
少林寺被废。 |
 |
宣和四年 |
1122 |
于初祖庵立“面壁之塔”,太师鲁国公蔡京书塔额,河南尹范致虚立石。 |
 |
大安元年 |
1209 |
住持教亨立《三教圣像碑》。 |
 |
兴定六年 |
1222 |
屏山居士李纯甫撰《重修面壁庵记》、《新修雪庭西舍记》,立碑于初祖庵。 |
 |
蒙元制元年 |
1242 |
曹洞宗宗师万松派遣大弟子福裕住持少林寺。 |
 |
泰定四年 |
1327 |
日本国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僧邵元入华,两年后至少林寺,住二十一年,任书记、首座等职。 |
 |
正德七年 |
1512 |
霸州农民刘氏起事,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。此年,建立雪亭。 |
 |
嘉靖元年 |
1522 |
十一月,山东清州矿丁王堂起事,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。次年乃败。 |
 |
嘉靖四十年 |
1561 |
抗倭名将俞大猷至少林寺观武,认为“真诀皆失”,选寺僧宗擎、普从随其学习棍法。 |
 |
万历十六年 |
1588 |
创建千佛殿,贮神宗母李太后所颁续刻藏经。 |
 |
顺治十一年 |
1654 |
寺僧立《修建天地冥阳水陆赈孤荐祖三载功勋圆满碑记》。 |
 |
康熙四三年 |
1704 |
圣祖御书“宝树芳莲”及“少林寺”匾额,赐少林寺。 |
 |
雍正十三年 |
1735 |
世宗御批重修少林寺,整顿少林寺门头。干隆初年,由河东总督、河南巡抚王士俊主持重修少林寺,费银九千两。 |
 |
干隆四十年 |
1775 |
河南巡抚徐绩主持重修少林寺千佛殿,次年竣工。 |
 |
民国元年 |
1911 |
世局动乱,土匪蜂起,少林寺成立保卫团,当家和尚恒林任团长。 |
 |
民国十七年 |
1928 |
三月十五日,国民军石友三火烧少林寺。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客堂、钟鼓楼、藏经楼及所藏之大藏经、《少林寺志》木版、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毁。 |
|